作为财务行业工作人员,经常被问到我的公司能开xx票吗?到底能不能开,不是会计说了算的,要看公司的业务实质。
“这个发票能开吗?”
“能不能开这个内容?”
作为财税咨询人员,这些问题简直是每日灵魂暴击。别问财务,问业务!
许多人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——以为发票能不能开是财务说了算。但真相是:
发票能不能开,核心是业务本身!
一、能开的发票,背后都有“实打实”的业务支撑
例如有人问:“我想开张设计服务的发票,能开吗?”
我的答案永远是:先看有没有真实的业务!
如果公司确实为客户提供了设计服务,并能拿出完整的“业务证据链”,那开票完全不是问题:
- 业务源头:设计合同、需求沟通记录(聊天记录、邮件);
- 过程痕迹:设计初稿、修改稿、客户确认函;
- 成果证明:客户官网设计截图、产品包装实拍、线下活动物料照片。
这些材料就是发票的“保险杠”。税务核查时,证据链完整,底气十足。
二、开票风险大不大?关键看你“能不能自证清白”
有人追问:“如果业务不那么‘实’,开了会有风险吗?”
风险永远是概率事件,但侥幸心理是大忌。
以常见的“咨询服务发票”为例:
- 安全的情况:能拿出咨询合同、项目报告、效果反馈表,税务认可,万事大吉;
- 高危的情况:说不清“咨询了什么、效果如何”,很可能被判定为虚开发票!
风险无法精准预测,但能确定的是:
没有业务证据链,风险就是悬在头顶的雷!
三、“别人能开,我们为什么不行?”这个比喻太扎心了
“XX公司开了同款发票一点事没有,为什么我们开就有风险?”
我的经典比喻来了:
这就像闯红灯。
绝大多数人闯红灯没被抓,也没出事。但能说“闯红灯肯定没事”吗?显然不能。一次没被查,不代表永远安全。 一旦被查到,罚款、降信用、甚至法律追责都可能接踵而至。
四、一句话总结
发票不是财务能不能开,而是业务“做没做”。
把服务做扎实,把证据留完整,财务自然可以开!